在“2022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愛立信中國區服務總經理陳衛中發表了“5G領航,數字經濟進入新航道”的主題演講。
陳衛中表示,移動連接是數字化進程的發動機,5G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創新平臺。愛立信將從節能減碳、無限連接、創新賦能三個方面賦能5G,同時將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探索5G賦能X,創造5G新實力,挖掘5G新潛力。
5G領航,數字經濟進入新航道
“移動連接是數字化進程的發動機。”陳衛中指出,過去10年,無線數據流量增長300倍,手機終端消耗的互聯網流量超過54%。未來10年,5G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創新平臺。
GSA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48個國家/地區的491家運營商以測試、試點、獲取許可證、計劃和實際部署等形式投資5G網絡,其中85個國家/地區的213家運營商已經商用基于3GPP標準的5G服務;102家運營商在投資5G SA公眾網絡,其中21家運營商已經部署或推出了5G SA公眾網絡。
據愛立信預計:到2030年,5G帶來的全球數字化轉型的經濟收入將達到1.5萬億美元,其中面向運營商的5G數字化收入可高達7000億美元。
如果說3G撬開了移動互聯網的一扇窗,那么4G便是徹底打開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大門,而5G將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5G領航,數字化進程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新航道。
賦能5G同時探索5G賦能X
據陳衛中介紹,愛立信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助力運營商5G提質增效,賦能5G。
一是節能減碳,“芯”技術推動硬件節能,以及與業務量適配的軟件節能。愛立信的目標是,到2030年愛立信自身業務運營將實現碳中和,2040年在整個價值鏈中實現碳中和。軟硬結合,發掘5G網絡節電減碳的潛力,利用愛立信獨有的硅芯科技,打造更綠色的新一代射頻硬件,例如FDD寬頻、高功率、緊湊型RRU可減重25%、節電25%,TDD輕量化Massive MIMO AAU重量可低至12公斤、節電20%;軟件節電功能適配業務需求,可實現符號關斷、深度休眠、智能開關設置,低業務時段可達到最高97%節電效果。
二是無限連接,技術創新提升連接能力,AI解決網絡運維復雜度。首先是提升效率,助力5G進一步釋放連接潛力,例如愛立信發布了突破性的技術網絡級精確波束賦型,可有效提升網絡容量,基于愛立信領先的波束賦型算法和全網網絡干擾水平的實時感知,改功能開啟前后對比測試可實現30%-40%容量增益,收益是非常明顯的。當然,實現此功能的挑戰也非常大,除了先進的算法本身,更需要100億-400億的每秒運算量來支持。得益于愛立信Ma-MIMO算法架構的優化,以及愛立信硅芯科技平臺,對此創新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另外一個例子是AI遠程電調,實現零接觸網絡優化,安全高效的機器學習,實時參數優化,不斷逼近網絡最優性能,現網運行結果顯示,通過算法可提升12%的下行用戶速率。
三是創新賦能,能力開放探索5G商用的新價值,產業合作尋找5G應用的新藍海。應用創新方面,探索5G價值變現的潛力,例如愛立信基于安卓12推出的URSP終端切片功能,與Oppo一同展示5G+AR云游戲,在個人切片+企業切片、游戲業務加速、個人切片+學校專線等方面進行網絡能力開放,拓展用戶簽約服務;與英偉達展示5G+AI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創新。另據了解,長期以來,愛立信在5G用例探索方面持續與運營商、行業用戶攜手推動5G應用賦能千行百業。
賦能5G發展的同時,陳衛中表示,展望未來,愛立信也在思考如何幫助運營商實現“5G+X”(X指無限連接、無限可能),挖掘5G新潛力,創造5G新實力,主要從以下四個維度探索5G賦能X:新終端方面,包括RedCap物聯設備,推動新無線應用和流量增長,同時助力網絡簡化;新頻譜方面,700M與mmW為代表的低、高頻譜成為TDD中頻譜的有益補充;新算力方面,以ASIC和Cloud為代表的算力設備、以及AI/ML為代表的算力應用成為5G新標志;新連接方面,5G網絡逐步演進為數字化接入的核心平臺,賦能千行百業的價值創新。
在中國市場做好三件事
作為一家從創建至今始終專注于“連接”技術的企業,146歲的愛立信已經進入中國市場130年,是唯一一家參與了中國的移動通信網絡從1G到5G建設全過程的跨國企業。
陳衛中強調,愛立信是中國可以信賴的“連接”伙伴。據了解,愛立信已經在全球獲得172個5G商用合同,目前在54個國家和地區為121個已經正式運行的5G商用網絡提供設備,這些寶貴的實戰經驗將幫助愛立信助力中國運營商打造更高質量的5G網絡。愛立信在獨立IT研究與咨詢公司Gartner《電信運營商5G網絡基礎設施魔力象限》中連續2年被評為“領導者”。同時,愛立信始終堅持公平,開放和互相尊重的原則推動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發展,探索未來技術,推動5G網絡演進。
“愛立信將恪守對中國市場的承諾。”陳衛中表示,愛立信在中國市場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5G“連接”,布局6G未來,攜手運營深化5G建設,推動未來網絡演進;二是賦能創新,培育生態,攜手運營商與產業伙伴創新數字經濟;三是踐行可持續承諾,科技向善,彌合數字鴻溝,與中國共同面對氣候挑戰,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全面助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新連接” ,賦能“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