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以來,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四川省財政廳精準施策,著力強弱項、補短板,有效緩解小微企業、“三農”等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政府性融資擔保規模和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均有大幅提升。
――建立健全財政金融互動政策體系,出臺財政金融互動20條政策,通過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功能以及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的協同效應,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是轉變財政支持方式。實施支持增加小微企業首貸和信用貸款補貼、擴大普惠小微和涉農貸款投放獎勵、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貼息、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補貼等政策,綜合運用激勵獎補、貸款貼息、費用補助、風險補償等多元化財政支持方式,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功能,有效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補齊普惠領域金融服務短板。二是精準聚焦產業發展。重點圍繞加大對四川省“5+1”現代工業、“10+3”現代農業、“4+6”現代服務業、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產業的融資支持,著力提高財政引導金融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現代產業升級、生態綠色產業、普惠金融等方面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認真落實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獎補政策。實施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廣元市、內江市等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探索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有效模式;做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相關工作,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四是創新推出財金互動專項產品。開發“支小惠商貸”“助農振興貸”等專項信貸產品,在財政部門給予貸款貼息的基礎上,運用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信貸的投放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截至2021年末,省級財政累計撥付各類財政金融互動獎補資金19.2億元,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2%。
――加快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切實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重點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的融資增信支持。一是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管理。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資源整合,積極推動組建省級融資擔保集團,提升省級融資擔保機構實力;推動省再擔保、省農擔公司做優做強,充分發揮其龍頭引領作用;出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績效評價辦法,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正向激勵作用,突出擔保和再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的增信政策導向;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動態管理,發揮好全省70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二是引導融資擔保增量降費。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方位的財政支持政策體系,通過擔保費補貼、業務獎補、風險補償等措施,引導全省融資擔保機構做大業務規模、做優業務結構、降低費率水平。2021年,各級財政部門累計向100余戶融資擔保機構兌現獎補資金約2.7億元,引導小微企業年化擔保費率從1.95%降到1.5%以下,部分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已降至1%以下。截至2021年末,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在保余額590億元,同比增長19.9%。三是深化與國家融資擔?;鸷献鳌R允≡贀9緸榧~帶,加速構建“國家融擔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融資擔保機構”三層組織體系,省再擔保公司累計獲得國家融資擔?;鹗谛?85億元,省內合作融資擔保機構達104家,截至2021年末,累計開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業務294億元。
――圍繞抓好農業穩產保供、拓展農業保險功能作用、加強農業保險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全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機制。出臺《四川省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制定承保機構遴選辦法、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規定、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費用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辦法,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保險賠款直接支付到農戶社?!耙豢ㄍā?,為農業保險規范運行打下堅實基礎。二是不斷豐富農業保險險種體系。四川省共有水稻、玉米、育肥豬等19個品種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保費,基本覆蓋了全省農、林、畜大宗品種,是全國保險品種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總體來看,保費由中央財政補貼44%、省級財政補貼21%、市縣財政補貼12%、農戶自繳23%。在省級特色農業保險獎補政策的引導下,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逐年增加至目前的200余個,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相互補充的農業保險品種體系。三是穩步提高保險保障水平。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在76個產糧大縣落地,水稻、玉米、小麥的保額分別達到每畝1100元、800元、700元,保障水平較直接物化成本保險實現翻番;能繁母豬、育肥豬的保額分別提高至每頭1500元、800元,保障水平較啟動之初大幅提高。2021年,省級財政共計撥付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獎補資金約23.7億元,為約1528萬戶次參保農戶提供了2428億元風險保障,317萬戶次參保農戶因災獲賠近30億元。 (川財)
(文章來源:中國財經報)
標簽: 小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