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三峽集團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開展長江中上游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調查時,發現極度瀕危滅絕物種——野生疏花水柏枝種群。
這些野生疏花水柏枝種群分布于重慶市江津區到四川省宜賓市等10余個區縣地區的沿江礫石灘上。它們或零星散落,或三五成群,新生枝條枝葉繁茂,最高的超過兩米。部分植株的頂部已開花結果,成熟的種子在芒柱的幫助下,隨風飄散,延續生命。
疏花水柏枝是一種耐淹植物,夏秋休眠,冬春繁殖,生長在長江水位漲落帶的礫石灘。每年的長江豐水期,疏花水柏枝在水下休眠,到了枯水期時,又開始迅速生長繁殖。它的根系發達,對河灘水位漲落帶能起到保土固沙和綠化的作用,對恢復長江生態環境和提升長江沿線兩岸風貌有著積極意義。
據介紹,為進一步掌握長江中上游分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自然資源動態狀況,建立健全重要野生植物資源本底數據庫,5月18日至27日,長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組織了科研調查隊,開展長江中上游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調查工作。本次調查從重慶市江津區開始,沿著長江兩岸一直到四川省樂山市岷江與大渡河交匯處。與此同時,調查團隊對區域內發現的相關野生珍稀瀕危植物資源進行了定位、拍照,詳細記錄了野生植物生境、種群分布及伴生物種等信息。
據了解,降水、溫度、土壤等自然環境的改變均會對疏花水柏枝的野外生存產生影響,野生疏花水柏枝種群的發現,證明長江兩岸生態不斷向好。
(總臺記者 彭照 魏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