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賀云翱一直都很關注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包括賀云翱在內的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遞交關于建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提案,網絡上兩三天內就有2000多萬人閱讀,“這說明國家主導提出的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也是廣大人民的心聲。”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賀云翱就十分關注長江文化研究,走遍了青海到上海的長江沿線。“國家文化公園啟動建設后,將從國家層面推動長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站在國家、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未來去思考,視野和格局超越了現有的任何一個省級行政區劃。”賀云翱表示,如何呈現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的長江文化,還是一個有待破解的問題。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要深刻把握長江文化的內涵體系。賀云翱建議,開展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和科學研究,建立長江文旅資源數據庫,加快制定《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規劃,構建長江文化保護利用實踐體系,推動長江文化資源在更高、更廣闊的層面上整合、聯動、共享。要在沿江城市選擇建設若干“長江文化地標”,以點帶面,形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示范區。
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各地要對區域內長江文化資源、特點和價值系統有充分的認知。賀云翱說,以江蘇為例,江蘇是長江文化的富集區,也是長江文化與大運河文化及江海文化的交匯地,在長江文化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建議,建立長江文化研究平臺和研究基地,持續研究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問題,包括對長江文化的內涵以及長江考古、長江文物、長江文化遺產的研究,對長江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融合的研究,對長江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問題的研究等。做好頂層設計,制定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的建設規劃,分門別類地對長江文化的研究與踐行等做出規劃,真正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長江經濟帶建設離不開長江文化帶的建設,各地要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推進長江流域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同發展與現代化建設。”賀云翱說,建設好國家文化公園,對于解決中、東、西部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不同地區的文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做好長江文化保護傳承的前提下,各地要建設文旅地標、品牌,提升長江文化影響力,讓優秀文化資源“活”起來,融入人民生活和地方現代化發展進程,推進歷史文化與現代公共文化融合、文旅交融合、城鄉建設融合,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造福現代與未來。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