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是一種不用下載就能使用的手機應用,它既實現了“觸手可及”的夢想,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再也不用擔心內存不夠、流量不夠、網速不快難以下載App等問題。
就應用情況而言,微信小程序的應用數量已超過了一百萬,覆蓋200多個細分的行業,每日活躍用戶兩億,極大地便利了用戶的日常生活。
在信息安全方面,微信增強了個人隱私保護機制,但從目前來看,微信小程序的安全保密隱患不僅不容小覷,還因其隱蔽性更加令人防不勝防。
相關案例
A
網友小E反映稱,家里的老人在玩微信時突然彈出一個小程序導致手機卡頓,老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頓亂點后,被這個小程序騙走了386元。
B
趙先生說,前些天父親的一位微信好友給他轉發過來一個以“祈福”為名號的小程序,外觀上像是朋友圈常見的性格測試類小游戲,內容卻一點也不簡單。點擊小程序后,系統會提示進行上香、點祈福燈等步驟,所上香火和祈福燈都標有價格。祈福燈花樣更是多達17種,選中燈種后會跳出相應提示,點擊確認后便要你充錢。趙先生說,這類小程序簡直就是圈錢工具。
C
某機關工作人員趙某寫材料時,為圖方便對涉密文件拍照、掃描,并上傳至微信的圖文識別小程序,將圖片轉為文字輸出。他認為未將涉密文件發送給他人的行為是安全的,但他的行為導致了涉密信息上傳到了互聯網,極易導致涉密信息外泄。
安全提醒
網絡安全專家表示,在使用小程序時,安全細節一定要注意。
謹慎使用使用小程序前,先查看其運營公司和相關公眾號,辨別該小程序的身份;在選擇功能類似的小程序時,盡量使用大品牌或自己熟悉、使用過的;不要隨意掃碼進入小程序;不要隨意使用“附近的小程序”等功能。
謹慎授權在進行敏感信息授權時要特別注意,在小程序想要訪問通訊錄、獲取位置信息、使用攝像頭、讀取手機短信或相冊時,除非對這個小程序非常信任,否則一般不要授權。
勿傳密件如果使用智能手機拍攝、存儲涉密文件,而該手機在上網、收發短信中感染了病毒或被植入木馬程序遭遠程控制時,極易導致涉密信息被竊取。因此不要使用手機處理、傳遞涉密信息。
及時關閉微信小程序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工具,打開小程序后,它就會留在微信首頁的下拉欄里,如已使用且通過相關授權,在使用完后要記得及時將其關閉。
(文章來源: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