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經濟數據,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8%,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指出,總體來說,一季度經濟用‘穩’字形容非常恰當。我國經濟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短板正在不斷補齊。
陳耀分析指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總體經濟增速1.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發展比較突出,這是這幾年重視實體經濟的結果,表明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數據還顯示,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采礦業增速較高。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0.8%、24.3%、10.2%。“從中能夠看出我國整體產業結構良好,特別是一些卡脖子的高技術產業保持了較高增長,說明短板正在不斷補齊。”陳耀說。
未來經濟發展重點應關注哪些方面?
陳耀指出,從區域層面看,要特別關注中部地區。中部地區集中了多種優勢,如超大規模市場;在區位條件上,中部地區承東起西、連南貫北,交通網絡發達,距周邊市場半徑短,物流成本低,也是我們國內經濟大循環的一個核心。
此外,從城市層面,陳耀認為,近年來,都市圈、城市群是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還在進一步提升能級,人口經濟的承載力在不斷增強。
他強調,在城市群內部和城市群之間,需要區分來看。在城市群內部,還是要強調集聚,尤其是中心城市集聚要素、資源,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中心城市集聚規模的擴大又能夠引領帶動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而大的經濟地帶之間需要協調,比如東西部之間、南北之間的經濟協調。
陳耀提到,要促進制造業在地區之間的有序轉移,完善產業鏈,暢通供應鏈。其中,把握區域之間的公平性十分重要。一些后發地區在吸引要素資源、資本、人才上非常困難,建議政策上要向那些弱勢地區、欠發達地區適度傾斜。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網)
標簽: 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