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驅動創新,產才深入融合,暢通人才“下沉”渠道,創優人才發展生態……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湖北將通過發揮湖北科教、人才、產業等比較優勢,為構建全國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人才支撐。
未來五年,湖北將推進建設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制造強國高地、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全國現代農業基地、全國現代服務業基地,加快形成若干個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干產業和產業集群。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無論是完成目標任務還是實現方法路徑,都需要人才先行,可以說人才建設是湖北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在解讀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煒指出,湖北將一體推進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以人才鏈的“強”、政策鏈的“實”、資金鏈的“穩”,激發創新鏈的“活”,支撐產業鏈的“優”,切實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湖北黨代會報告指出,力爭5年內集聚50名戰略科學家、500名科技領軍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師、1000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東湖科學城是湖北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載體。東湖科學城的建設,既要注重吸引頂尖的科學家及其團隊,也要注重自主培養優秀拔尖人才。
在培養人才方面,探索將科研人才、科研平臺、科研項目等科研資源與人才培養工作相融合的新機制,形成與頂尖科學城相匹配的新型組織架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與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科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
在引進人才方面,應充分發揮東湖科學城的平臺優勢,面向湖北省、武漢市科創領域亟需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關鍵核心人才,建立市場化的人才發現和引進機制,通過“柔性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廣泛吸引集聚國內外高端研究人員和研究團隊。
引才、育才是為了高質量用才,推動產才深度融合。王煒表示,湖北將突出汽車制造、智能網聯、光電、芯片、北斗、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圍繞氫能、儲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前沿新材料等未來領域,分類編制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才融合機制。比如重點圍繞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走廊,5年內要引進和培育5000名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圍繞全國數字產業高地,5年內要引進和培育2000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袁志明也強調,湖北必須集中政府、國立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龍頭企業等多種創新資源,打破不同主體間的壁壘,打破科技創新“單位化藩籬”。強化院地合作、院企聯合,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高質量發展鏈條。
新時代的人才競爭,根本上是人才生態的競爭。未來五年,湖北還將重點推進“頂尖領銜科學家支持方式試點”“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等改革,承接做好科技人才評價改革國家試點,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造的制度環境。
此外,圍繞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湖北將引導人才在基層一線建功立業。暢通人才“下沉”渠道,支持鼓勵科研人員按規定兼職兼薪、離崗創業、在職創辦企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驛站”,為到基層一線創新創業的人才提供服務,建立更多科研開發平臺、項目合作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吸引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