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發改委印發《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將培育2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企業,覆蓋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燃料電池和應用等領域,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
(資料圖片)
未來三年,福建省將圍繞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全產業鏈,鼓勵傳統發電、石化、油氣輸配企業和氫冶金企業等開展制氫、用氫、氫儲運、氫儲能等業務,在全省范圍內打造若干氫能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進一步指出,福建省在示范應用方面以交通領域應用為引領,重點發展重卡、港口專用車、冷鏈物流車、客車等道路交通及運營類、公務車類乘用車,探索氫能在分布式發電、儲能、熱電聯供、化工、鋼鐵冶金、5G通信基站等領域的應用。
到2025年,福建省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到4000輛,力爭建成40座以上各種類型加氫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福建省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已有一定產業基礎。
例如,金龍汽車集團研發生產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專用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東方電氣計劃在福州推動氫燃料電池和相關裝備產線項目落地;福大紫金氫能科技已開發3KW級氨-氫燃料電池發電站并交付使用等。
不僅如此,福州、廈門先后獲批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國家將對示范城市群進行“以獎代補”,既有利于行業發展,加速產業訂單落地,推動行業優勝劣汰,又能使得氫能產業投資額再次大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福建省政府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將支持新能源汽車和專用車生產企業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加快補齊氫燃料電池系統及其核心部件等產業缺口。
在加氫站建設方面,公開報道顯示,東方電氣、國電投、中石化等正在福建省推進。
其中,東方電氣正開展首期2座綜合能源加氫站選址;國電投計劃2023年前在福建省內建設4座加氫站;中石化福州石油與福大紫金氫能科技將聯合在福州建設氨制氫加氫一體站。
據《行動計劃》介紹,當前福建省氫能產業處于起步階段,但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因此,在氫氣制備領域,福建省初期以工業副產氫供應為主,利用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等地工業副產氫存量以及產能,發展氫氣提純及氨儲氫技術;并同步推進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核電“谷電”制氫。
《發展規劃》表示,福建省現有工業副產氫規模超過10萬噸,未來將利用港口將富余的氫氣對外運輸,將福建省打造成為面向華東乃至東亞地區的制氫基地。
讓業界關注的是,在氫氣加注領域,福建省將重點突破高壓氫氣壓縮機、高精密氫氣質量流量計、高壓氫氣管閥件、高壓氫氣冷卻器、微型加氫站(小規模制加一體站)等核心設備的國產化研制與應用。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燃料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