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南妮
【資料圖】
通訊員張曉帆臧超綱
在大連莊河市鞍子山鄉五塊石村的育苗池里,一片片綠油油的水稻秧苗蓄勢待發。再過幾天,它們就要離開舒適的“溫床”,進入大田移栽環節。
“大田在海邊,屬于鹽堿地,這樣長出的大米口感格外好,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59歲的種植大戶王平家皮膚黝黑,干勁十足,“一畝地能產1200斤水稻,6000畝就是720萬斤,今年秋天收入預計能達到300萬元左右。”王平家不僅有6000畝稻田,還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廠,產品供不應求。
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大盧社區90后“致富帶頭人”張文龍的家庭農場同樣生產鹽田稻米。大學畢業后,張文龍回鄉做了“新農人”,一改父輩原本的粗放生產方式,帶領村民對稻米進行加工,按品質和檔次包裝后推向市場。“我們的鹽田水稻從幾畝地發展到現在的1300畝,年產量600多噸,其中品牌大米能賣出去200多噸。”
走進普蘭店區楊樹房街道胡家村的田地,兩輛拖拉機正一邊平地一邊播種,播種器里裝的是一粒粒飽滿的紫紅色花生種子。拖拉機行駛到地盡頭,調頭繼續播種,幫工農人負責把田頭的位置手動補上種子。“楊樹房這個地方的沙土地特別適合種花生,這兩年我每年都在擴大面積,去年是400畝地,今年是900畝。”
春播已經結束,農戶對今年的豐收信心滿滿。這信心不僅來自國家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支持,還來自大連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
為了擴大生產,王平家貸款50萬元,用于今春育苗和購置機械,從申請貸款到資金到位,僅花費兩天時間。“普蘭店區完成全域所有村屯的整村授信工作,貸款人發展前景良好,只要提出資金需求,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無抵押貸款。”大連農商銀行普蘭店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樣品嘗到整村授信便利的還有由銘軍,今年春耕備耕前,他通過大連農商銀行的“農e貸”貸款10萬元,用于購買有機肥,解了擴大種植規模的燃眉之急。
為了將鹽田稻米賣出好價錢,今年張文龍給自己的稻米品牌設計了新包裝,還計劃收購部分水稻,因此需要50萬元的周轉資金。因為手頭資金不足,就向農商銀行提出申請。很快,30萬元貸款到賬,讓他擴大生產的計劃順利實施。
農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信貸資金的注入及時滿足農戶的資金需求。今年前4個月,大連農商銀行已累計發放春耕備耕、備海貸款1582筆,總計4.43億元,為這座濱海城市的豐收年景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