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主次干道每日保潔時間達16小時、繼續新建公廁100座、無亂排污水現象……3月10日,太原市城鄉管理局召開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推進會,會上通報:太原市創建衛生城市的主戰場為城市建成區,四至范圍東起馬練營路、東峰路、臥虎山路,西至太原環城高速公路、玉蘭路、晉陽大道,南起迎賓路、汾東大街,北至陽興大道、陽興南街,面積360多平方公里;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和婁煩縣同步開展衛生縣城的創建,并創建一個衛生鄉鎮。同時,明確了城管系統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工作標準、任務和責任分工。
太原市委城鄉管理工委委員、副局長時中瑛表示,此次推進會標志著太原城管系統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攻堅戰正式打響,全系統將迅速行動起來,確保全面完成承擔的創衛目標任務。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市主次干道每日保潔時間達16小時,街巷路面每日保潔時間達12小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80%;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回收利用率達35%,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糞便分類收集運輸容器、車輛等設備設施實現密閉化、規范化。
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5%或持續提高。
建成區內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擺、亂停亂放、亂貼亂畫、亂扔亂倒等現象。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潔、岸坡整潔,無垃圾雜物;整治戶外廣告、門頭牌匾、路名牌和各類架空線路“蜘蛛網”,達到規范、整潔、有序。
鐵路兩側500米范圍內無露天堆放的彩鋼瓦、塑料薄膜、防塵網等輕飄物品,鐵路沿線安全保護區內無傾倒垃圾、排污等現象;建筑工地要衛生整潔,規范圍擋,無揚塵、噪聲污染,建筑垃圾規范運輸處理,無亂倒垃圾和亂搭亂建現象。
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廣告設施和招牌的高度、大小符合規定標準,不遮蓋建筑物外觀輪廓,不影響建筑物本身和相鄰建筑物采光、通風,不造成光污染,建筑玻璃幕墻的可見光反射比及其對周邊建筑和交通的影響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有關規定。
城市道路裝燈率100%
城鄉結合部建有配套生活污水處理、排放設施和充足的垃圾收集站(點)、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公共廁所等設施;衛生清掃保潔及時,日常管理規范,垃圾及時清運,普及衛生戶廁;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擺、亂停亂放、亂貼亂畫、亂扔亂倒現象;城市道路硬化平整,裝燈率100%,窨井蓋完好率達98%。
繼續新建公廁100座(包括鄉村公廁10座),進一步開放單位公廁。城市公共廁所符合相關要求,數量充足(按國家住建部要求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建成區內主次干道、車站、醫療機構、機場、學校、加油站、旅游景點、集貿市場、商場等公共場所的公廁設施不低于二類標準;加快建成區內旱廁的改造和整治,科學制定整改方案,確保2022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成,實現建成區內衛生廁所全覆蓋,無旱廁;建成區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
臨時便民市場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障周邊市容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和群眾正常生活秩序。流動商販管理規范。加強與市場管理部門的對接,協調督導相關單位無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現象;花鳥寵物市場及動物交易市場無非法交易和宰殺野生動物現象。
環境空氣質量良好或持續改善,無煙囪排黑煙現象,無秸稈、垃圾露天焚燒現象;排放油煙的餐飲單位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并保持正常使用。
各級水環境功能區全部達到要求,未劃定功能區的水質不低于五類。無亂排污水現象,無黑臭水體。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轄區內重點河湖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轄區內應建有符合條件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各類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應滿足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的處置需求。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依法分類收集醫療廢物,醫療廢物統一由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
建有衛生管理組織和相關制度,清掃保潔及時,衛生狀況良好,環衛設施完善,推行垃圾分類,垃圾及時清運,公共廁所符合衛生要求。道路平坦,綠化美化。
山西晚報記者薛建英
(文章來源:山西晚報)
標簽: 衛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