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業務:疫情擾動短期發展,中長期看對業務有深遠積極影響
2022Q1局部疫情反復,防疫政策趨嚴,其中重點城市上海、深圳受Omicron疫情影響嚴重,致外賣業務騎手端、商戶端供給承壓。我們預計短期單量受疫情影響將有所下滑,但參考2021年局部疫情消退后美團、美團外賣APP周活躍用戶均能快速反彈,以及深圳2022年3月21日解封后單量快速反彈,我們認為2022年3-4月的局部疫情影響將集中于當期體現,我們預計2022Q1外賣單量將維持15%+的同比增速,收入增速將略高于訂單增速,單均盈利將繼續保持環比穩定。此外,公司積極響應服務業階段性紓困政策,推出商家支持舉措,幫扶疫情地區中小商戶度過難關,我們預計外賣業務貨幣化率短期將小幅下滑。
挑戰與機遇并存,疫情后外賣用戶規模迅速擴大,中長期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20年疫情加速外賣滲透率提升,截至2021年底,網上外賣用戶規模超過5億人,網民滲透率迅速提升達52.7%,年提升超10pct,但與網絡購物等服務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未來隨著網民滲透率的持續提升,特別是下沉市場滲透率提升,行業用戶規模有望保持中速增長。
外賣業務:短期疫情擾動不改長期增長趨勢,長期目標不動搖
長期來看,我們認為公司外賣業務龍頭地位穩固,規模經濟步入正循環,未來將專注高質量發展,持續增收、增效、降本,主要驅動因素有:
收入端:
外賣大盤交易額持續增長:
外賣單量保持中高速增長:1)用戶規模持續增長;2)用戶結構優化、品類擴充共同推動用戶消費頻次持續增長:中高頻用戶數占比及頻次有望持續提升;家庭小型化趨勢下1人點1份外賣的消費場景會更加普遍;夜宵、下午茶等消費場景拓展,奶茶等多元品類擴充提升用戶消費頻次。
客單價穩步提升:夜宵、奶茶、蛋糕和點心等價格相對較高的品類單量占比提升,以及平臺高質量供給增多。
變現效率提升:廣告變現率仍有提升空間(受益大盤增長;平臺優化線上營銷產品與服務從而提升廣告轉化率);C端用戶收費多元化(逐步提高配送效率要求)。
成本端:
單均騎手成本穩中有降:高線城市訂單密度提升;未來無人配送技術逐步落地
用戶補貼縮緊:價格敏感度低的中高頻用戶頻次健康增長,我們預計中長期補貼力度將持續降低。
到店業務:新市場、新品類、新用戶、新需求,持續深挖市場潛力
2022Q1疫情影響下,尤其是到店單量重要貢獻城市深圳、上海先后進行較為嚴格的防疫封控,我們預計2022Q1公司到店及酒旅業務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同比增速約15%+,OPM短期受疫情擾動略有下滑。
新品類、新用戶、新需求,到店業務增長韌性強,我們看好公司到店業務的長期增長潛力。我們認為公司出色的地推能力,美團+點評已形成的品牌認知和用戶心智,以及平臺積累的大量UGC內容,已形成穩固的競爭壁壘,同時公司提供的LBS廣告更匹配中小商家營銷需求,在商家端具備營銷效率優勢。我們認為公司到店業務龍頭地位穩固,增長將持續受益于:
1)新市場:公司持續加強下沉力度,市場空間廣闊的中低線城市滲透率提升有望成為新增長點;
2)新品類:1)服務業行業規模大且品類多,但仍處于線上化初期,品類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2)醫美、寵物、密室逃脫、劇本殺等高客單價新業態高速增長,由于新興業態受眾以90、00后的年輕人為主,線上營銷需求大;
3)新用戶、新需求:隨著90、0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公司有望持續挖掘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抓住新業務、新爆點、新機遇,帶動廣告收入穩步增長。
新業務:精細化運營持續改善盈收能力,靜待長期價值釋放
我們堅定看好以美團優選、閃購、買菜為主的新零售業務的長期戰略價值,預計該業務將為公司激活更多潛在用戶,穩固B端商戶資源,豐富供需兩端,進而提升平臺價值,同時看好新零售業務成長為公司業績的第三增長曲線。展望2022Q1,我們預計新業務虧幅相比2021Q4將進一步縮窄至約95億元,其中美團優選虧幅將縮窄至約60億元。
美團優選:激活低線城市用戶,我們預計其UE水平將持續改善。新業務虧損主要受優選業務虧損影響,我們認為社區團購行業競爭格局已明顯分化,發展趨于理性,美團優選已度過快速起量階段,未來將通過精細化運營、優化物流履約網絡以強化供應鏈能力、提升件均價及商品毛利率,改善UE水平,實現虧損幅度收縮甚至盈利。
美團閃購:培養用戶即時零售習慣,我們預計其盈利能力將在補貼縮緊后得到體現。美團閃購可充分利用非餐時間段的運力,提升騎手人效,短期看美團閃購有望培育用戶“萬物到家”的消費習慣;長期看,隨著補貼降低,UE水平有望改善,美團閃購有望憑借時效性優勢成為餐飲外賣業務的重要補充。
美團買菜:深耕高線城市,注重高質量發展。前置倉模式下,美團買菜聚焦高線城市用戶的“生鮮到家”需求,持續優化運營,擴城節奏相對緩慢,但發展質量佳,我們認為美團買菜作為公司生鮮業務的重要補充,虧幅將持續收窄。
風險提示
外賣騎手成本上升;
市場監管風險;
新業務虧損風險;
疫情擴散超預期風險。
(文章來源:東吳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