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通知》,完善了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業務相關政策,還將支付機構跨境業務辦理范圍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拓寬至經常項下。
在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銀行業積極探索支持外貿新業態的金融解決方案。深圳率先開展大量實踐,截至5月末,深圳銀行業及支付機構累計辦理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業務5323.7億元,惠及跨境電商企業8.1萬家。在實踐中,深圳金融業主要針對外貿新業態市場主體的哪些痛點進行了攻關?又探索出哪些解決方案?市場獲得感如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解決收款鏈路長痛點
“如果沒有‘跨境電商直通車’,我們每月至少要花1萬元聘請專人收款和結匯,資金周轉率也不可能1年達12次之多。”深圳九州里電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磊介紹。
深圳九州里電商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跨境電商的綜合性企業,主要通過郵寄方式出口電子產品、服裝、日用品等,年業務規模為1000萬至2000萬元人民幣,客單價約7至10美元。“此前我們主要通過市面上的支付機構進行收款匯款,但基本享受不到支付機構的快捷服務及手續費優惠,結匯價也不算友好。”徐磊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跨境電商使一大批不會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體成為新型貿易的經營者。但是,諸多出口跨境電商企業在收款時依舊面臨著收款鏈路長、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
在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平安銀行等開展了“出口跨境電商直通車”業務,在滿足監管合規要求的前提下,減少中間收款環節,為境內出口電商中小賣家提供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收款服務。
據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劉旭介紹,針對跨境電商交易金額小、筆數多、到賬慢等問題,該行開發了一套服務跨境電商業態的自動化處理系統,交易過程中實現多應用系統信息自動采集,并實施關鍵信息交叉驗證,在收到提款指令后可實現秒級到賬。
銀行、支付機構攜手助力
銀行與非銀行支付機構合作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提升出口電商跨境結算效率及降低成本,則是深圳支持外貿新業態企業發展的另一種嘗試。
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平安銀行為支付機構跨境三方支付業務開發了專用業務系統。通過銀企直聯數據傳送,該行與支付機構可實現全流程信息的指令傳送。
據平安銀行深圳分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助理羅靜介紹,該模式下,支付機構直接對接境外平臺,在結算日,平臺將匯總一筆資金交由支付機構下發,與單個客戶向平臺提現相比,僅產生1筆下發成本,在提升跨境結算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成本。此外,支付機構統一與銀行進行系統對接并完成數據傳送,出口電商不用逐一對接銀行,電商企業收款也更加便捷。
據介紹,平安銀行自2015年起開展支付機構跨境業務,截至目前與5家支付公司合作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2021年支付公司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506億元,較2020年的362.2億元增長39.7%;服務商戶達百萬家。
探索金融服務新玩法
在實踐中,除了服務出口跨境電商企業,深圳金融業也致力于為零售進口公司提供良好的配套金融服務。
招商銀行就與深圳某零售進口電商國企進行了有益探索。“針對資金安全性、結算效率、結算成本等問題,我們與公司一起探索開展跨境交易系統創新,最終幫助企業實現了從境內C端客戶下單支付、實名校驗到資金流、信息流、貨物流的系統對碰、跨境人民幣清算全流程一體化的收款體驗,提升了跨境人民幣支付結算效率。”招商銀行深圳分行跨境金融部總經理助理康樂然表示。
在金融服務等力量加持下,深圳跨境電商成為全國外貿新業態的一匹“黑馬”。據統計,近5年深圳海關監管的跨境電商進出口貨值增長了35倍。近日,商務部“2021年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評估”結果出爐,中國(深圳)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評估結果為“成效明顯”,綜合排名位列第一檔。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人民銀行細化了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政策,各家銀行也在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讓我們能更專注于生意,對未來充滿信心。”徐磊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跨境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