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據報道,我市萬秀區城東鎮與肇慶市封開縣江口街道互幫互助、抱團發展取得了共建共融的良好成效,進一步豐富了粵桂合作的內涵意義。
廣東與廣西頗有歷史淵源,“兩廣一家親”這個說法由來已久,相似的語言與地域文化更是蘊藏著兩廣地區千絲萬縷的關系。如今,廣西思扶村到廣東大旺村的“西水東輸”、作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更是“訴說”著兩地人民的深厚情誼及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景。筆者認為,在“十四五”時期,應賦予粵桂合作“十四五”的時代價值,實現更多粵桂合作新的有益突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當前的重點任務之一,粵桂合作應以此為著力點,因時因地制宜,借助廣東與梧州陸水相連一家親的情感共鳴優勢,做到共享互利,“雙向奔赴”,共謀鄉村振興美好發展藍圖。
廣東作為發達地區,在技術創新、人才儲備等方面有較多優質資源,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前景廣闊,在經濟發展方面更是有著眾多可圈可點的亮點經驗值得梧州借鑒;梧州的農業、文旅等本土特色資源豐富、可塑性強,同時在勞務輸出特別是勞務成本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兩地可結合各自優勢,相互取長補短,打破區域壁壘,深化發展合作。
一是在人才協作方面,我市可組織鄉村振興建設的一線干部到廣東鄉村振興先進典型研學,向先進地區取經,同時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廣開門路以誠招才,為當前鄉村產業發展引進一批重點緊缺技能型人才。要豐富引智形式渠道,如利用“周末專家”等形式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和技術。
二是在產業協作方面,兩地可各取供銷所需,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一條龍”體系,實現粵桂合作產銷精準對接,把我市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地。
三是在勞務輸送方面,以緊缺型勞力為導向,兩地可在合作辦學、校企融合、應用型專業設置等方面加強溝通,提升勞動力技能對口程度,讓勞動力送得出去、留得下來。
四是在文旅資源協作方面,要加強文旅發展基礎設施互通相融,攜手共建集融合非遺、民族傳統、旅居、養生等多位一體的文旅可持續發展路徑,力爭率先走出粵桂合作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文章來源:梧州日報)
標簽: 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