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9日,佛山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全流程改革發布會在佛山新城中歐中心舉行。會上,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頒發了全省首批《公共數據資產登記證書》,公共數據產品第一次在南粵大地上實現了要素流動。
在現場發布會上,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蔣昌俊進行了視頻連線。“商品、貨幣等只有實現流通,才能發揮其價值。數據也是如此。促進數據大范圍流通,是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關鍵環節,使數據作為社會生產要素產生更大價值的重要前提。”蔣昌俊認為,從宏觀而言,正值大數據發展的關鍵時期。統一的數據要素市場能夠為數據開放共享奠定基礎,通過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個人等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讓數據能夠更好地流動和應用,進一步提升數據資源的價值。在微觀方面,借助統一大市場,數據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和合理信聚。
在明確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后,如何培育和構建資產?“在《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就數據要素進行市場化配置給出的表述是‘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并有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等具體內容。”對此,蔣昌俊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加快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制定出臺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二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構建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推動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采集的標準化。
對于順德的探索,蔣昌俊認為,這是對去年《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的重要實踐,破除阻礙數據要素自由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對于加速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