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丹琳
日前,在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下,廣州金融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廣州金服”)與渤海銀行廣州分行正式簽訂金融素養教育戰略合作協議,并成功落地灣區金融素養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首個線上特色金融場景,依托基地和“渤學多財”線上財商教育平臺資源,共同推進金融素養教育合作,構筑常態化金融素養教育新陣地。
【資料圖】
凝聚合力
探索多元化可持續發展模式
《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金融文化建設,加強金融文化交流,打造嶺南金融文化中心。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市管一級調研員王德昌在致辭中指出,金融素養教育是金融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支持金融機構更積極主動、更深層次地參與金融素養教育,廣州金服與渤海銀行廣州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良好開端,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優勢互補,充分利用灣區金融素養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渤海銀行總行線上財商教育平臺的重要資源,探索多元可持續的合作模式,創新開發更多金融素養教育產品,形成品牌化、體系化、特色化教育模式。傳播好嶺南深厚金融文化,營造優良金融發展氛圍,著力提升國民金融素養,助力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力爭打造成金融文化強市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活動現場,廣州金服董事長兼總經理葉軍與渤海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何啟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交換簽約文本。作為首個成功落地的線上特色金融場景,此次戰略合作將為學生帶來沉浸式、陪伴式、互動式金融素養教育新體驗。
守正創新
打造金融素養培育新陣地
2022年,金融素養教育首次被寫進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新課標”,這是金融素養教育在國家標準制定層面首次得到正式認可。
在專題推介環節,廣州金服副總經理王盈詳細介紹了灣區金融素養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及廣州金服開展金融素養教育的有關情況,渤海銀行總行戰略發展與投資管理辦公室、產品與業務創新管理部(合署)產品標準與創新團隊主管龐新龍具體介紹了“渤學多財”青少年財商教育互動平臺的建設情況。
王盈在推介中指出,灣區金融素養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依托嶺南金融博物館為出發點,按照“1+3+3”業務發展模式,通過進基地、進產業、進學校的“3進”模式以及多元化、精品化、專業化三大特色內容,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素養培育新陣地。一是著力打造“金融+”多元化特色場景庫。以點帶面,充分聯動金融行業資源,積極拓展數字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綠色金融等專業化教學場景,打造“金融+”硬科技、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特色產業場景資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金融素養教育研學網絡,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二是打造專業化金融素養教育師資庫。12年來,廣州金服依托“金羊獎”積累了豐富的專家學術資源,攜手知名金融及師范院校,不斷深化專業師資團隊合作,為金融素養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三是研發設計精品化主題課程。緊緊圍繞《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五維三標”的要求,結合嶺南金融史特色主題,研發設計覆蓋K12五大特色課程框架,并通過“金融+產業”沉浸式課程設計,讓學生認識金融如何真正發揮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產業發展的效能,進一步提升金融素養,實現職業啟蒙。
據了解,“渤學多財”品牌自2022年10月亮相后,推出了以海獺為原型的專屬IP—“渤仔”, 將“渤仔”融入至全平臺財商學習場景中,為用戶營造了有溫度、差異化的學習體驗。如今,他們面向親子客群打造了專屬金融服務方案:“渤仔存錢罐”,用戶可以個性化命名,培養青少年對金融的興趣,建立情感鏈接,使金融產品與服務嵌入財商教育場景,創新場景式基金定投引導青少年認識收益與風險的關系。
創新實踐
打造金融素養教育實踐新模式
活動當天,灣區金融素養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現場開設了“幸福人生財商啟蒙”主題特色課程,特別邀請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財商教育創新工作室負責人王鳴為學生們進行授課。
王鳴首先展示了中國金融史上誕生自嶺南的眾多“第一”,讓學生深刻領略嶺南金融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和認同感。互動體驗環節,結合沙盤模擬、“渤學多財”多媒體特色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財富、名譽、快樂中權衡設立人生目標,并體驗不同職業在不同維度的得與失;通過啟發學生人生夢想,暢想未來職業,感悟粵商智慧,站在更高緯的生命價值角度實現財商啟蒙,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更健康全面的財富觀、幸福觀。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