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浦江郊野繁花似錦,碧草茵茵。綠色生態、便捷交通,是上海閔行區浦錦街道的兩大“標簽”。日前,這個“花園”街道,還將迎來一個新的關鍵詞——智慧治理。
在上海,房屋“群租”現象,已成為城市管理一大難題。今年2月,上海住房租賃新規重磅出臺,也為基層執法帶來清晰的執法依據。浦錦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落實群租禁令,將群租治理作為重點工作,堅決依法查處群租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社區安全。
超大城市管理,需要像繡花一樣精細。浦錦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聚焦源頭管理,整合政府行政資源和社會力量,結合數字化應用,固牢群租防線,持續探索監管創新、執法創新,在智慧治理上出新招、出實招、出大招,為轄區居民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資料圖)
三大難點,群租頑癥亟待解決
“50平米的兩室一廳,硬生生隔出5間房。”“一個房間里,塞滿五六張高低鋪。”“晚上12點還發出大聲響,夜間難以入睡,好幾個月下來,真的受不了。”
在上海,群租現象已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群租房因人多繁雜,存在私拉燃氣、亂接電線、超負荷用電、電瓶車違規充電等安全隱患,極易引發消防、治安、擾民、衛生等諸多問題。
今年2月,《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頒布實施。作為全國一線的特大城市,上海采取強有力的舉措有效治理群租,體現“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高度及溫度。
新規正式施行,已有兩個多月時間。閔行區浦錦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徐明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規的出臺,使得我們基層獲得清晰的執法依據。執法隊將群租治理作為重點工作,堅決依法查處群租違法行為,維護社區安全。”
治理群租頑疾,并非易事。浦錦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根據長年的經驗摸索,總結出群租治理的三大難點。
擺在首位的難題,便是認定難。執法隊缺乏對二房東和出租房信息底數的掌握,發生投訴找不到違法當事人,白天租客不在家很難進入內部調查取證。
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代言人。這就帶來第二個難題,即配合難。按照租房市場供需關系,租客方面想降低居住成本,大房東方面想獲得更高的租金,而二房東為了獲得更多收益,三方都為了利益而抱僥幸心理。
重重阻礙之下,監管難的煩惱便就此出現。物業是社區管理的第一道關,如果物業對出租房的管理不到位,執法部門對于物業的監管手段只有處罰這種單一手段。
盤活資源,扎根社區長效管控
基層執法千頭萬緒,唯有勤觀察、善思考,才能迎來良策。在經年累月奔赴實踐的過程中,浦錦街道綜合執法隊鍥而不舍地摸索經驗,建立城管社區工作室,整合各方資源、盤活社區力量。
以往群租治理,重點在末端,即發現問題再采取行動。如今,“浦錦模式”化被動為主動,將事情盡可能往前做。今年以來,浦錦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整合“一網統管”和社區城管工作站執法力量,完成四個片區“城管工作站”的改造項目。
浦錦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一級行政執法員俞沖介紹稱,按照一個城管社區工作室服務一個居委的要求,浦錦中隊落實工作室定人、定時、定崗的三定制度,進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跨前一步工作,實現社區管理由末端執法型向前端管控型的轉變。
工作思路的調整,隨即也引領出工作方式的變化。一場向群租“亮劍”的鏖戰,正在悄然打響。
江景苑小區位于閔行區浦錦街道,屬動遷安置小區,共有1573戶,于今年2至3月迎來居民集中入住。“經過前期了解,居民的出租意愿比較高,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支持下,城管中隊在我們社區內建立城管工作室,以及群租治理專項的辦公室。”浦恒北苑籌備組組長、黨支部副書記樊嘉連說。
浦錦街道綜合執法隊調整勤務模式,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由綜合執法隊員、市場化力量組成的常駐配置,與房管所、公安、屬地居委等部門緊密協作,工作重心全力轉向群租治理和違法搭建等社區前端管控。
科技賦能,源頭治理搶抓關鍵
摸清底數,成為群租管理的第一步。從二房東對出租房的搭隔斷、裝修環節開始,浦錦城管部門主動介入,開展治理創新探索,從源頭上斷絕后續可能的群租情況。
浦錦城管中隊與社區形成聯動,抓牢裝修管理這一遏制群租產生的關鍵階段,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物業窗口設置裝修申報二維碼,共享裝修信息。裝修人只要掃碼并錄入信息就能完成登記,領取裝修備案證。對平臺數據進行梳理后,由工作室對裝修申報點位開展日常檢查,嚴防新增群租。
“此項措施打通執法部門與物業共享裝修信息存在的壁壘,便于精準掌握出租信息及裝修點位,及時發現違法行為。”俞沖向記者展示收集的問卷表單,里面是每一間待裝修房屋的全景身份掃描,包括地址、房型、裝修時間、違禁事項告知等多個關鍵信息,掌握一手情況的同時,也向房東做了潛移默化的普法宣傳。
同時,借鑒“五違四必”整治中“止新消舊”的工作經驗,浦錦中隊每周開展一次存量群租的排摸整治行動,對完成整治的點位按新裝修出租房管理,要求物業監督其重新申報登記,形成閉環機制,防止回潮現象,給轄區內的群租做減法。
俗語說,打蛇打七寸。秉持以“防”為主的方針,執法隊也錨定問題中的“關鍵先生”——二房東。
借助各方社區力量,執法隊積極推動居委、物業、業委會與二房東共同制定社區公約,壓實二房東的主體責任人職責。同時,在管理好自己的房子和租客的前提下,二房東被賦予社區志愿者的新身份——“二管家”,要求定期參與樓道清理、垃圾分類等社區治理工作,共同守護社區環境。
組合拳之下,收效顯著。“在這個期間,城管中隊不僅為我們社區開展租賃自治提供了專業的指導,也通過一系列創新治理的手段,加強我們群租的專項整治以及監管的效能,為我們社區平安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樊嘉連說。
防止回潮,長效機制提高效能
群租治理是文明城市創建、城市安全發展的需要,也是超大型城市精細化管理、市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需要。
有無回潮是群租治理效果的直觀體現。3月下旬,浦錦街道綜合執法隊將江錦苑作為重點防范小區,開展為期兩周的前端治理專項行動。在已辦理裝修登記的704戶中,出租裝修526套,占比近75%。執法隊與居委、物業研討并提前做好預案,制定告知書,以專題會議及海報等形式在社區內廣泛宣傳。
“我們組建聯合巡查隊伍,檢查已經開始裝修的300多戶出租房,發現違規7戶,發生率占比不到3%。首周聯合多部門完成整治,第二周的回頭看行動中,未發現回潮,前端治理效果顯著。”徐明說。
防止回潮,需形成長效化管理機制。浦錦街道綜合執法隊聯合管理部門探索出租房智慧治理,整合人房共管和線上反饋平臺,共推“錦宜居”小程序。俞沖介紹,“出租房門口掛上附有二維碼和監督電話的公示牌,房東掃一掃自主申報外來人口信息,居民掃一掃就能反饋問題,拓寬受理渠道,提高社區服務效率,有效降低平臺投訴率,減少鄰里矛盾,提高滿意率。”
同時,執法隊與社區自治力量共同探索加強行業自治自律,推動業委會牽頭代理經租公司、房產中介、二房東、居民代表等建立社區出租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范,指導居民按照合理的市場價格區間出租房屋,避免無序抬高租金,迫使二房東違規改建。
此外,通過行業協會建立社區出租人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出租人黑名單公示制度等方式,對違法違規的出租人進行信用懲戒。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