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在供應鏈上持續做“加減法”。近日,蘋果公司公布了2022財年供應商名單,總計186家企業,中國廠商占了94家,占比約達51%,其中新增了10家中國廠商,但也有13家中國廠商被剔除出蘋果供應鏈(也稱“果鏈”),其中不乏多家上市公司。被剔除出的中國廠商包括了富馳高科技、凱成科技、天馬微電子(深天馬A)等。
(資料圖片)
“整體來看,雖然幾經調整,但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在供應鏈依舊占據半壁江山,在蘋果生態系統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受外部環境風云變幻及蘋果產能變化影響,供應鏈依舊處于不穩定狀態。中國供應鏈也要注重自研能力及多元化探索的提升,從而提高在產業鏈的話語權和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部長王連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供應商占據半壁江山
據了解,新增進入蘋果供應鏈的10家中國廠商分別為湖南泰嘉新材料(泰嘉股份)、國泰達鳴、舜宇光學、珠海冠宇及深圳墨力科技,還有來自中國臺灣的聯詠、華邦電子、瑞儀、致伸及白金科技。其中,聯詠、華邦電子、白金科技是首度進入“果鏈”,瑞儀與致伸則是重回“果鏈”。
對比過去2個財年名單可見,蘋果主要供應商規模呈遞減趨勢。2020財年及2021財年,蘋果主要供應商數量分別為超200家、190家,而2022財年再次降到了186家。
從中國供應商上榜情況來看,來自中國的供應商人數在最近三個財年占比分別為57%、47.9%、51%,始終排名居首。A股的蘋果概念板塊依舊活躍,今年5月份以來上漲超11%。
“新增的中國廠商較其他地區也最多,這顯示了在蘋果供應鏈分配上,中國廠商重要地位并未改變。”王連升認為。
不過,也可以看到,基帶芯片、處理器、屏幕、模組、存儲等蘋果終端中占據成本較高的核心部件和配件,仍主要來自高通、美光、LG、鎧俠等。
“就國內廠商而言,目前成為蘋果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依舊是少數,這是廠商在果鏈不具話語權的重要原因,也體現國內廠商依舊需要提升核心技術重視研發水平的提高。但對蘋果產業鏈企業來說,尤其是過度依賴蘋果產業鏈的企業,或者收入占比超過70%的企業,需要注重減少對單一企業的業務依賴度,提升產品多元化與核心競爭力。”鯨平臺智庫專家、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如何應對供應鏈潛在風險?
“被剔除的廠商需要重新評估自身的供應鏈戰略。蘋果供應鏈做‘加減法’,在分工考量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更偏重提升技術含量,引入模組、光學供應商,并對包裝、材料等供應商進行更換。”郭施亮認為。
蘋果在供應鏈上的變動也引發資本市場關注。近日,對于未出現在蘋果供應鏈名單上,深天馬A方面對外回應稱,公司一直與顯示行業的主流品牌廠商保持密切合作,市場上的相關信息請與下游廠商確認。不過,業內預計,深天馬A或將重新進入蘋果供應鏈。麥吉洛咨詢報告顯示,蘋果計劃明年推出一款配備約7英寸面板的全新HomePod,該面板將由深天馬A供應。
據了解,蘋果供應鏈的變化與經濟狀況和地緣政治等因素有關。據一位接近蘋果人士向記者表示,蘋果對供應商的考察是多維度的,包括成本管理、風險管理、質量安全等多方面。
“無論是對于被剔除還是已是供應鏈成員的中國企業而言,其需要有更加細致入微和長遠的策略及措施,以應對目前的經濟下滑和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企業仍需向汽車、新型顯示等領域持續探索,分散風險,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同時,企業應該注重質量管理、交付能力和供應鏈透明度,優化供應鏈流程。消費電子市場仍存壓力,企業還需持續改進和創新,增加綜合競爭力,為供應鏈潛在變動提前做好準備。”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安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