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動力技術蓬勃發展。加速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為經濟社會高質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5G商用4年來,得益于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運營商的持續努力,中國5G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果,5G技術不斷促進應用創新,帶動了電商直播、文娛、教育等行業的數字化,并在一萬多個行業項目中得到規模應用。
【資料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目前 5G 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拐點,5G已覆蓋全國所有縣城城區,在網絡部署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后,5G開始投資回報期。5G 用戶數占移動總用戶已經超過三成,預計 2024 年達到一半,因此要將 5G 能力向 5G-A 提升。
5G助力中國網絡性能位居全球前十
2019年6月,我國正式頒發5G商用牌照,開啟了5G商用步伐,5G商用4年來,作為新型基礎設施,部署和商用進一步加快,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5G網絡,成為全球5G領域引領者。
據介紹,截止到目前,5G已在鋼鐵、制造、礦山、電力、港口等行業的16000多個專網項目中得到規模應用。5G行業專網驅動的經濟規模突破百億,5G行業終端的出貨量超過50萬,加速產業數字化。
具體來看,截止到今年4月,5G基站已經達到273.3萬,占全球60%,占我國基站總量24.5%。5G用戶數達到6.34億,約占全球比例60%,占我國移動用戶比例37.1%。
鄔賀銓預計,2025年的年中,5G基站數量在全國基站總量的50%。預計到2024年年中,5G用戶將占全國移動用戶比例50%。
不僅如此,從2023年4月全球各國及城市下載速度排名可以看到,中國已位于全球第9,美國位于全球第21,中國的下行網絡傳輸速度達到110.1Mbps,上行速率達到25.58 Mbps,遠超全球平均水平下行42.07 Mbps,上行10.33 Mbps。
而從代表城市來看,排名全球第一的卡塔爾賴楊移動網絡傳輸速率199.28 Mbps,固定網絡96.85 Mbps;北京的移動網絡傳輸速率為158.61 Mbps,固定網絡為260.17 Mbps;上海的移動網絡為156.94,固定網絡為229.08 Mbps。
除此之外,鄔賀銓表示,5G的能耗也不斷降低。2019年5G基站能耗大約是4G的4倍,單比特能耗是4G的20%;到2021年,5G基站能耗大約是4G的3倍,單比特能耗是4G的15%;預計到2025年,5G基站能耗大約是4G的2倍,單比特能耗是4G的10%。
5G-A負重而生
5G日前已覆蓋全國所有縣城城區,在網絡部署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后,5G開始投資回報期。目前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120.9%,面向消費者的用戶數基本已到天花板,預計一年后5G用戶占全網移動用戶50%。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5G建設仍面臨諸多的挑戰。
鄔賀銓說道:“我們相信 5G 用戶還會不斷增加,不過新增加的 5G 用戶 ARPU 值(每用戶平均收入)跟老用戶相比較低,因為最高 ARPU 值的用戶是最先進入 5G 的,所以即便 5G 用戶再擴大,電信運營商的 ARPU 值也不會增加很多。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戶均流量,去年一年增加了 10.1%,ARPU 值電信只增加 0.4%,移動增加 0.4%,聯通增加 0.91%,都不到 1%,那 5G 起什么作用?”鄔賀銓表示,“如果沒有 5G,可能 ARPU 值還要下降。”
鄔賀銓認為,面向消費應用場景,VR/AR和車聯網能夠體現高帶寬低時延的需求,但一方面VR/ AR產品成熟性和車聯網可靠性及政策限制了市場啟動,另一方面目前5G仍嫌能力不足。
與此同時,鄔賀銓認為, 5G之初雖然也提出面向工業應用,但面向消費應用的思路主導了系統架構設計,現在看5G還不能完全適應工業應用對大上行帶寬、確定性時延、高可靠與精定位等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5G-A負重而生”,鄔賀銓說道。
2021年8月,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產業合作伙伴發布了《5G-Advanced網絡技術演進(1.0)》白皮書,闡述了5G-Advanced網絡技術的發展理念和關鍵技術。這是業界首個分析和闡述5G-Advanced網絡架構演進和技術發展的白皮書。
2021年12月,在3GPP第94次全會上,面向R18的網絡系統架構方面的28個課題成功立項,這標志著5.5G的標準化正式開始。5.5G首個標準將于2024年上半年凍結,中國產業界也為5.5G標準貢獻大量技術創新。
鄔賀銓表示,5G-A周期位于5G/6G之間,針對5G商用發現的問題,面向2025年后的工業與VR/AR等新應用,開發和釋放5G網絡潛能,5G-A比5G在性能上有數量級提升,目標是萬兆體驗、千億鏈接。這將為6G創新探路,使能產生更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