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6月30日電(記者李唐寧)國新辦6月3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水運高質量發展及今年中國航海日有關情況。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水運綠色低碳智慧發展明顯加快,服務的質效也在持續提升。
一是港口加快綠色轉型。不斷完善綠色港口的標準體系,去年以來先后發布了《水運工程節能設計規范》《港口工程綠色設計導則》等標準,通過標準引領,推動港口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港口大宗散貨綠色集疏運,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都是通過鐵路或者水路完成,今年1-5月,煤炭、礦石通過鐵路、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和新能源汽車等綠色運輸方式的疏港比例進一步提升到92.7%和79.1%。另外建立了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到去年底基本做到了船舶污染物的來源可尋、去向可溯,構建了多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格局,基本轉入常態化運行。
二是船舶綠色發展積極推進。積極構建清潔低碳用能體系,大力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重點船舶靠港使用岸電。長江經濟帶1.2萬艘船舶完成了受電設施改造,今年1-5月,長江經濟帶港口和水上服務區岸電使用將近4000萬噸,同比增長54%。同時,積極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全國有450艘LNG動力船舶,大約有150艘電池動力船舶。
三是智慧港航建設成效顯著。積極引導智慧港口發展,先后發布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設計規范、建設指南和自動化散貨碼頭技術規范,目前已經建成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達到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均居世界首位。同時積極推進智慧航道建設,充分運用5G、北斗、大數據等技術,推進長江水系電子航道圖的干支聯通,加強航道運行監測,推動多梯級船閘聯合調度、推進水上服務區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趨^塊鏈的海運進口集裝箱、大宗散貨電子放貨平臺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