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開始前舉行“代表通道”采訪活動,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會上有記者向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合研究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提問,我們了解到您是一位農業科技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員,請問您如何將自己的專業技術成果送到田間地頭的?
廖紅表示,福建省是生態文明先行省,也是科技特派員的發源地,我從事的農業科技研究在這里一定會大有所為。2016年,我加入了科技特派員團隊,帶領我的團隊成員走遍了福建省大大小小的茶葉產區,收集并分析了上萬份茶葉樣品和茶葉土壤樣品,結合實際考察,我們發現缺乏科學指導,茶農在種植方面出現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我們的專業解決。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套茶樹種植技術,夏天,利用大豆的生物固氮為茶樹提供氮營養,冬天種植油菜,利用油菜發達的根系為茶樹合化土壤中的鱗鉀,我們量身配套了茶樹生物專用有機肥,以取代化肥。”廖紅稱,我們種了大豆油菜以后,蟲喜歡吃大豆、油菜,不吃茶葉了,所以我們茶樹的病蟲害大幅度減少,保護了綠水青山,受到了茶農們廣泛的歡迎。茶農們紛紛告訴我,寥老師用了您的技術以后,我們的水更清,山更綠,茶葉的品質提高了,也獲得了小時候的味道。
廖紅談到,現在與我們合作的茶企越來越多,我們在福建建立了超過萬畝的優質高效茶業基地,輻射帶動了幾十萬畝的生態茶園,在此過程中,我們培訓了1000多人次的技術農技人員和2000多人次的茶農。
什么是初心使命?在廖紅看來,是躬耕田野,是穿梭山林,是做農民的好幫手,是與土壤交朋友。
“科技特派員從福建南平走向全國,遍地開花,我相信還會越來越多。”廖紅表示,如果每一個科技特派員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真正將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必將成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