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專業“雙碳”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至關重要。
從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到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雙碳”已經成為大眾并不陌生的概念。
【資料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度對雙碳發展作出戰略性指導,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綠色轉型意味著需要諸多創新性突破,“雙碳”高質量發展路徑中,技術創新和人才戰略如何發力?
兩會期間,新京報貝殼財經推出“2023全國兩會經濟策”,全國人大代表、萬華禾香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興田圍繞“雙碳”目標下綠色技術創新路徑,以及“雙碳”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建議加快森林碳匯核算及計量體系和標準的制定頒布
在現場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后,郭興田敏銳地意識到:“雙碳”已從科普工作進入深度實踐階段。
談及過去5年我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工作成績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至于今年工作重點,要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綠色可持續發展要求的“雙碳”配套服務體系,也成為郭興田這次兩會關注的重點。比如,如何完善雙碳的市場運行機制,完善碳信息強制披露、核算制度和鑒證制度,激活碳市場交易,增強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碳減排的內生動力以及碳標簽、低碳消費等。
“不僅如此,我也在今年提交的《加快推動森林及林產工業升級為新森工產業》議案里,建議有關部門加快森林碳匯核算及計量體系和標準的制定頒布。”
“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土壤和林產品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過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體量為每年100多億噸,專家估算中國森林碳匯每年的貢獻在20億噸以上。
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啟動,開展了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備案存量項目在規定條件下的碳匯交易。但目前,由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加上采用的評估方法、參考數據以及核算標準不統一等,導致森林碳儲量以及碳匯的評估、監測與核算存在較大爭議。
郭興田呼吁,推進森林碳匯價值精準補償,實現市場化多元化補償,促進企業的碳匯交易正常進行。
企業急缺涉“碳”崗位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在推進這場系統性變革的過程中,推進相關領域人才培養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但目前我國企業的碳管理仍處于萌芽期。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碳市場建設對推動企業的碳管理有一定促進作用,但覆蓋面較窄,對未參與碳市場的企業缺乏有效引導,對企業碳排放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指南。
郭興田指出,當前,雙碳領域的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碳排放統計核算是科學制定國家政策、評估考核工作進展、參與國際談判履約等數據依據,推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是“雙碳”目標達成的關鍵一環。
“目前,碳排放的核算方式是按西方體系,西方的森林多,中國的農田多。農作物不僅能吸收碳量,還能固碳,但農作物自身固碳量的計量方法等都是使用西方方式,中國非常缺這方面的人才,我們應當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爭取在國際碳排放計量核算方面的話語權。”
郭興田表示,隨著市場化機制的引入,社會在這方面的參與力量會越來越大,從國家層面上來講,打造專業“雙碳”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更多的懂“雙碳”、懂標準、懂規則的復合型人才,參與到國際的規則制定。
家居行業“綠色化”轉型,需走原材料可持續發展之路
推動“雙碳”目標落地,不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實體經濟的落實。如何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方面,助推“雙碳”目標有效落地?
郭興田以萬華禾香所在的大家居行業舉例,大家居行業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首先必須解決家具材料的可持續。“一方面我們通過產線統籌,把木材都‘吃干榨凈’,實現了每立方的原木從日常修枝,到工業生產剩下的木頭邊角料都被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其附加值,形成資源節約型經濟。然后我們開始研發工業化新家裝產品體系,用綠色化、工業化、數字化手段助力產業基礎轉型升級。”
郭興田指出,我們國家森林覆蓋面積占全球的5%,森林蓄積量僅占3%,而我們擁有全球20%的人口,這必然對木材以及林產工業產品會造成很大需求,所以這個矛盾還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我們的木材依然有50%的需求是來自進口,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郭興田表示,“當我們國家十四億人開始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一定要找到一條綠色可持續之路。除提高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外,我覺得要找到替代性材料。我們國家每年有14億噸左右的農林剩余物,只需利用全國農林剩余物的20%~30%制造人造板,基本上可以滿足家具行業對人造板材的需求,降低對進口木材的依賴。”
“公司利用秸稈等各種農林剩余生物質做原材料,代替木材生產板材制造家具,既能避免樹木過度砍伐,又能解決農民焚燒秸稈造成空氣污染的問題,既綠色環保,又助力碳減排。”
郭興田補充說道,1立方米的農林剩余物人造板材,可碳固化原本要焚燒的1.18噸農林剩余物,減少砍伐1.2立方米的林木,使其繼續進行碳吸收,最后扣減制造過程的碳排放,1立方米板材可實現約1.425噸的碳減排。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