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消息,中金公司近日發研報認為,MRO(工業用品)產業互聯網大有可為。預計我國MRO市場2025年規模有望達約3萬億元。
與此同時,日前,工業用品采購服務平臺震坤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如果上市進程順利,震坤行將成為中國MRO企業赴美上市的第一股。隨著國內數字化建設的不斷加深,除了震坤行,京東工業品、西域機電等一眾MRO采購平臺開始涌現,并被資本押注。
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部長王連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MRO的意義和價值,一是促進工業標準化和高質量發展,進而賦能全產業轉型;二是落實產業鏈供應鏈管理的高效節能及可持續發展;三是推動地方經濟管理邁向高科技創新時代。但行業整體發展尚處早期,應警惕成本支出高企的問題。”
(資料圖)
MRO市場企業滲透率低前景廣闊
規模有望三年達3萬億元
MRO工業品是工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成長,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目前,MRO市場已經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熱門領域。近期,一些企業已經進入到MRO市場,進行資本運作。
3月7日,工業用品(MRO)采購服務平臺震坤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IPO前,震坤行完成了由云鋒基金、國調基金、中投海外領投的3.15億美元E輪融資。至此,震坤行已公開的融資金額已累計約47億元。隨著國內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的不斷提速,京東工業品、西域機電等多家MRO采購平臺涌現出來,也引發資本投注。
中金公司近日研報認為,國內MRO產業互聯網尚處早期、空間充足。2022年,國內頭部MRO企業滲透率不足0.5%,遠低于歐美及日本成熟市場頭部企業2021年超5%的滲透率水平;MRO作為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基礎物資,旺盛的剛性需求帶來萬億元量級市場容量,同時企業數字化意識覺醒,預計我國MRO市場2025年規模有望達約3萬億元。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MRO產業可以帶來以下意義和價值。“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維修保養和設備更新能夠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減少生產中斷和停工時間;降低生產成本,通過MRO供應鏈的優化和集中采購,可以減少企業采購成本和庫存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優化MRO采購流程,提高采購效率和質量;促進工業升級,MRO服務提供商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推動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資金占用成本趨高
應警惕綜合成本支出高企
雖然MRO前景廣闊,其產品本身價格并不高,但產品僅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的隱性成本不容忽視。
據了解,由于MRO維修服務等環節中,需要提前購置品類復雜的備品備件,中間占用的資金和庫存成本將會遠超節約的成本,供應鏈消耗、資金占用、物流和庫存成本趨高等均增加綜合成本。因此,如何節約隱性成本,是企業降低采購成本的關鍵。
“MRO發展不是一蹴而就,很多設備和零部件需要選型做方案,除了資本助力,企業也需要整合眾多資源。同時,目前市場上有較多工業品采購平臺涌現競爭也較為激烈。MRO工業品行業發展受困于品類復雜、采購分散、倉儲成本高等諸多行業壁壘,MRO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將為市場提供更多機會,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中國機器人CR教育培訓標準委員會委員魏國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王連升看來,根據企業的戰略部署和資源配鏈,目前頭部企業有較大的優勢和空間。但對于大多數具備條件和技術水準的中小企業,應該把握這三點:營商環境、產業鏈及供應鏈創新接入的實用性、人才隊伍市場化配置。
安光勇建議,企業在進入MRO市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企業應該密切關注市場發展趨勢,把握市場機遇,同時,也要注意市場風險和競爭壓力;技術創新是MRO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供應鏈是MRO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提高采購效率和質量;建立多元化的產品線,提供多元化的MRO產品和服務;結合數字化技術,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如共享經濟、平臺化服務等。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