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應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實際需求,加大創新與轉型力度,在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中,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銀行行長黃毅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全國兩會,黃毅圍繞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等話題提出建議。黃毅建議,針對中小銀行出臺更多的支持政策,打通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堵點”,消化存量包袱,引導中小銀行將主要精力用在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上。
打通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堵點”
“中小銀行以服務中小微企業為己任。當前實體經濟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一定經營困難。隨著風險不斷傳導,中小銀行面臨較大的資產質量下降壓力。”黃毅坦言。
在他看來,中小銀行資本實力較弱,風險處置缺乏政策支持,自身發展也缺乏政策引導。“中小銀行存在發展區域限制,缺乏品牌優勢和基礎客群優勢,主要依靠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發展。隨著國有大行服務逐步下沉,中小銀行的經營劣勢更加明顯。”
對此,黃毅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支持中小銀行多元化補充資本。通過增資擴股、申請地方政府專項債、資產支持計劃等方式,幫助地方中小銀行提升資本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通過落實中小銀行稅收優惠政策、給予財政性專項資金支持、調降再擔保費率等方式,降低中小銀行的經營成本。引入保險和擔保等商業化風險分擔機構進行風險分擔,降低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減少銀行的風險資本耗用。
二是持續提升司法執行質效。例如,提高法律適用的確定性和案件裁判的統一性,建立推廣異地財產聯動處置和聯合執行機制,緩解異地不良資產處置案件的困境,最大限度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
三是加大對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建立及完善逃廢債務同業聯合制裁制度、失信違約懲戒機制等方式,維護銀行的正當權益,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四是完善對中小銀行的風險補償機制。適度拓寬呆賬核銷稅務減免適用范圍,對中小銀行不良債權賣斷轉讓業務損失部分實施專項補貼,加快出臺商業銀行以物抵債相關稅費的減免、優惠及獎勵政策等。
提振民營經濟信心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黃毅認為,目前很多針對民營經濟的紓困和幫扶政策的針對性、操作性還有待提升,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和主管機構對政策的認識理解程度、推動力度不一,影響了政策的傳導性和執行效果。
為更好地提振市場信心,形成支持民營經濟的長效工作機制和改革發展環境,黃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落實支持政策舉措,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的內生動力和經營活力。盡快從國家層面立法建制,全面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開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
二是加大宣傳與保護力度,正確引導民營經濟的社會認知和輿論導向。引導全社會認識到民營經濟的經營主體地位和重要性,提高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地位。
三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建立各級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參與的政商聯系溝通工作機制,及時高效解決民營企業的所需所急,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分憂解難。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