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白云鄂博礦區主礦體一側的觀景臺上,全世界最大稀土礦的主采場盡收眼底:巨大的露天礦坑呈透鏡體,宛如聚寶盆矗立于礦山之上。沿著坑體往下看,蜿蜒的移動坑線時而整齊排布,時而迂回延展。而在這些曲折環繞的坑線周圍,緩緩移動的礦車宛如螞蟻穿行——珍貴的稀土原料,便是從這里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
原料除渣、除鐵、烘干、焙燒、粉碎、粉體精密分級……在白云鄂博礦區南部120多公里的包頭稀土高新區里,包頭華明高納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正緊鑼密鼓地生產稀土拋光粉。據介紹,這種應用于精密光學儀器玻璃、集成電路基板玻璃等制品的拋光材料,市場反應良好,產品供不應求。
(資料圖)
稀土被稱作“工業維生素”,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多年來,中國稀土儲量、產量均為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大量供應稀土各種品級和各類規格產品的國家。
近年來,乘著“雙碳”和新興產業大發展的東風,中國稀土產業鏈正快速崛起,產業鏈各環節的規模、質量顯著改善。一方面,稀土逐漸告別“土”的價格,其價值和應用規模不斷升級;另一方面,稀土永磁材料等下游產品供不應求,在終端應用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趨勢清晰,上下游正在形成供需良性循環。
稀土產業鏈景氣度飆升
國內稀土產業鏈迎來高速發展期,而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是主引擎。
通過添加一定量的重稀土元素,可使一塊兒3厘米×2厘米大小的稀土永磁體耐溫等級達到150℃。用這樣的100片稀土永磁體、約2至4公斤,即可組成一臺新能源汽車用永磁電機——這是包頭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稀土產品應用方面的一大創新。
據天和磁材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董義介紹,通過重稀土擴散技術和獨特的產品原料配比,生產稀土永磁體過程中的重稀土用量從原有占比4%以上降低到了1%至2%。批量下線的釹鐵硼稀土永磁體穩定可靠、抗退磁能力強,受到市場青睞,來自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訂單急劇增長。
“稀土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決定了它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它在電、磁、聲、光、熱等領域都有獨到的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電動汽車、風力發電還是無人機,它們都需要動力、轉動和平動、信息探測和傳輸,這都離不開稀土獨特的電、磁、光等基本屬性。
在能源革命的推動下,近幾年國內稀土產業鏈迎來了高速發展期。據招商證券統計,2015年至2020年,國內釹鐵硼永磁材料產量增長46.6%,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58%。而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是稀土磁材發展的主引擎,據統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風電、變頻空調、節能電梯四類需求占高性能釹鐵硼消耗量的64%,而2018年這四類需求占比僅為39%。
稀土產業鏈的高景氣度在今年上半年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中可見一斑。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18時,市值前三的稀土上市公司北方稀土、盛和資源、五礦稀土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實現54%、148%、80%。12家磁材企業中,有10家歸母凈利潤實現了同比正增長,最高增速達251%。
盛和資源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3.47億元,同比增長148.14%。公司表示,新能源汽車、風電、節能環保等下游產業快速發展,稀土主要產品市場需求整體向好,上半年鐠釹類產品均價同比上漲80%。
金力永磁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64億元,同比增長110.51%;扣非凈利潤4.61億元,同比增長125.05%。金力永磁稱,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領域收入達10.58億元,同比增長233.76%。
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半年報中提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極有可能是未來下游市場需求增長爆發點。中信證券認為,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風電發電等產業將繼續推動釹鐵硼需求高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境內、境外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分別拉動6萬噸、7.8萬噸的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增量;2030年,全球高性能釹鐵硼需求量或達36萬噸以上。
上下游共同打造供需良性循環
促進稀土產品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引導上下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對稀土實行生產總量控制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無指標和超指標生產稀土。隨著終端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領域快速發展,稀土應用規模不斷擴大,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火爆局面,部分稀土價格也“水漲船高”。在此背景下,稀土磁材產業鏈共同打造供需良性循環成為行業共識。
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稀土產品價格不斷攀升。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下旬,稀土價格指數一度達到431點,創歷史新高。某稀土磁材協會主要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正常情況下,大型磁材企業往往會留半年左右的稀土庫存,用于生產儲備。去年下半年以來,稀土價格居高不下打擊采購積極性,絕大多數企業庫存偏低,甚至影響到生產。
今年三季度以來,稀土價格不斷回落,下游企業壓力有所緩解。然而,一邊是供給有限的稀土原料,另一邊是蓬勃增長的磁材產品訂單,如何緩解上下游供需錯配仍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道難題。監管層、企業、市場等各方積極發力,強化穩價保供、努力疏通產業鏈上下游的難點、堵點。
最新的稀土總量控制指標有了顯著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8月17日發布了今年第二批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據統計,前兩批合計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同比增幅均為25%,增速逐年遞增。業內普遍認為,開采、冶煉分離指標明顯增長,有利于充分滿足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工業機器人等終端產業的需求。
“未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完善稀土總量指標管理,規范各類資源加工利用,提升尾礦資源、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日前表示,促進稀土產品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引導上下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不久前召開的第五屆白云鄂博資源戰略研討會提出,要加大基礎研究、科技攻關和勘探投入,徹底摸清“家底”。要提升稀土元素的平衡性利用,加大鑭鈰利用、中重稀土開發利用的力度,加強鈮的選礦分離等攻關研究。
包鋼集團擁有白云鄂博礦的獨家開采權。據包鋼集團介紹,面對快速增長的下游需求,集團在嚴格執行國家稀土總量控制指標的前提下,多措并舉推進穩價保供。例如,開設專場掛牌交易平臺,冶煉分離產品全部上線交易;在保障原有渠道市場銷售的同時,持續通過稀交所平臺向磁材生產企業投放鐠釹金屬等。
而對下游磁材企業而言,應對原料漲價壓力,做好降本增效是一篇大文章。多家磁材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采用縮短備貨周期、應用協議采購、調整產品價格、提高生產工藝、加強內部管理等方式進行成本調控。
積極推進鈰鐵硼磁材研發和生產是近年來受到廣泛認可的降本路線之一。近年來,鐠釹系稀土產品價格高企,帶動釹鐵硼磁體成本上行。在稀土資源中,鈰元素比鐠、釹等元素資源更豐富、價格更低廉,因而鈰鐵硼作為釹鐵硼的替代品,有著明顯的成本優勢。
中科三環相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鈰鐵硼磁材的研發和生產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成功應用到聲學元件中,并取得批量訂單。不過,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領域對磁材綜合性能的要求比較高,相關的鈰鐵硼材料暫時還達不到要求。未來,上下游廠商仍需要密切配合,推進鈰鐵硼研究探索。
正海磁材證券部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積極進行鈰鐵硼磁材的研發和生產,并已實際應用到產品上。由于存在較長的下游認證周期等因素,目前鈰鐵硼對釹鐵硼的替代只在某些細分領域才能實現。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稀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