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默達
近日有媒體報道,藝人陳赫與歌手葉一茜、主持人朱楨合伙投資成立的火鍋品牌賢合莊在北京的門店全部關閉。這也是繼廣州、深圳、上海、成都之后,該品牌的再度收縮。從頂著明星光環風光無限,到頻頻陷入“創始人退股”“加盟商維權”“天花板傷人”“食品安全不達標”等風波,再到如今黯然離場,賢合莊的發展歷程令人唏噓。明星餐飲為何難逃“短命”魔咒,引發了廣泛討論。
基于明星的名氣與熱度,明星餐飲自帶流量與客源,利于快速打開市場,可以說具備先天優勢。明星也可以借助餐飲品牌,將自己的影響力變現。如果經營得當,不失為一件美事。不少明星熱衷于跨界做餐飲,再請幾個藝人好友來“站臺”,吸引加盟商加盟擴張,以更好實現營收轉化與變現,這無可厚非。說白了,還是粉絲經濟那套玩法。不過,一時的新鮮與熱度過后,單靠明星的光環效應,又能走多遠?
俗話說得好,門門有道,道道有門,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明星餐飲要茁壯發展,就要尊重市場規律,遵循“質量至上”的基本邏輯,而非“流量至上”。從消費者對賢合莊的用餐反饋可知,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字眼是“菜量小”“價格貴”。從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抽查也可看到,廚具餐具不消毒、食材過期發臭、葷素混放、人員資質不健全等問題時有發生,這樣的“問題品牌”面臨關停結局,自然在許多人意料之中。
不少明星門店之所以“短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褪去明星光環后露出運營管理短板。餐飲同理,明星的態度和能力很重要。如果簡單將品牌作為圈錢工具,不注重運營管理的里子,只整些花架子,“割完韭菜”就跑,不惜以損害消費者、加盟商利益為代價,門店“短命”還是輕的,重則影響自身形象甚至面臨法律責任。
賢合莊的例子就是生動的一課。餐飲行業看重質量,消費者關心性價比和口味,這是雷打不動的鐵律。明星加盟固然會帶來短期的熱度,吃一波粉絲經濟的紅利,但要追求長期發展,必然要將粉絲轉化為長期顧客,讓路人消費者感受到物有所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雖然賢合莊賠了,但明星創始人們是盈是虧仍無法得知。而今賢合莊面臨的關店風波,實際虧損的是各地的加盟商,感到失望的是粉絲和消費者,消耗的是行業資源和口碑。
明星不尊重餐飲市場的規律,卻賺足了資本市場的便宜,該如何收場?2019年來,賢合莊與四川某餐飲集團達成合作,開始加速擴張,一年開出700余家門店,倒也不失為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但只顧向外擴張,不重視修煉“內功”;只靠知名度賺“快錢”,不深耕市場,這樣不負責任的模式走不遠。這也提醒一些加盟商,需充分考量明星光環效應的商業轉化效果、持久性和潛在風險等,切不可頭腦發熱盲目投資。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