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消息,在持續推進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工作中,對核實為拒收人民幣現金的,人民銀行依法處罰并予以曝光。
央行公布的最新拒收人民幣現金處罰情況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央行依法對32家拒收現金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處罰金額從1000元至10萬元人民幣不等。被處罰的單位包括水電、燃氣、物業繳費等公共服務機構以及停車場、保險公司、連鎖餐飲、醫療機構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被處罰的還涉及多家金融機構。根據處罰信息表顯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陵支公司、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治中心支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治市侯堡支公司、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治中心支公司均因拒絕公眾使用人民幣現金支付保費遭到警告,并分別被罰0.9萬元、5萬元、5萬元、5萬元。
2月21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現金服務工作座談會指出,人民幣現金是國家法定貨幣,現金服務是最基礎、最根本的金融服務,現金投放收儲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基本的業務,在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服務實體經濟、維護貨幣金融體系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流通中現金(M0)為9.08萬億元,同比增長7.7%,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全年現金凈投放6510億元,現金需求依然旺盛。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座談會上表示,當前人民幣現金服務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社會上拒收現金現象仍有發生,個別銀行機構辦理現金業務意愿有所下降甚至出現停辦現金業務的情形,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小面額人民幣服務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要高度重視,嚴肅對待,妥善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遼寧振興銀行和中關村銀行接連發布公告,宣布將停止辦理現金收付業務,包括柜臺服務和ATM機等自助渠道,儲戶可以通過跨行ATM取款。公告稱此舉是為了加快銀行數字化轉型。
座談會上,范一飛表示,設有實體網點的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等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務。各機構不得以業務轉型升級、現金業務較少、控制成本、降低業務管理風險等為由,停辦人民幣現金存取業務。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標簽: 保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