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廣東省召開全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工作會議,對深化數字政府2.0建設、更好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進行系統部署。
記者從省政數局獲悉,2023年,廣東將把“數字灣區”建設作為數字廣東建設的先手棋和主戰場,以率先打造世界級“數字灣區”為目標,全面推動“數字灣區”建設。
推動粵港澳三地“五個通”
(資料圖片)
據悉,該領域的具體工作包括加快推動灣區規制規則、資質互認“軟聯通”;推動服務基礎設施、交通、網絡、平臺“硬聯通”;推動數據、人才、技術、資金、土地“要素通”;推動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政府治理“政務通”;營造便利化的投資興業環境,實現企業在粵港澳三地“營商通”。
廣東將通過推動粵港澳三地“五個通”,有力推動實施“灣區通”工程,牽引大灣區全面數字化發展,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廣東還將發揮數字政府基礎牽引作用,深化智慧城市建設改革試點,統籌建設“城市大腦”,打造城鄉社區治理服務一體化平臺,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提升生態感知系統建設應用水平,服務“綠美廣東”建設等,進而帶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生態全面發展。
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和制造業
為依托數字政府大平臺持續創新涉企服務應用,賦能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日前出臺《“數字政府2.0”建設落實“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工作若干措施》。
根據措施意見,廣東將充分發揮粵商通平臺覆蓋全省近1400萬活躍市場主體優勢,優化企業訴求響應,搭建全產業、可視化、智慧化的產業梯度轉移和招商引資對接平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政務服務,推動融資、用工、市場、培訓、產業等多元要素供需對接和惠企政策精準觸達,促進項目加速落地建設,著力構建廣東高品質一流營商環境。
此外,廣東還將建強數據“一網共享”平臺,推進公共數據、產業數據深度融合利用,發揮政企數據融合對實體經濟的賦能和倍增作用;加快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培育數字政府產業生態,推動建設數字政府安全發展創新基地;抓實信創適配中心建設,打造全國網絡安全產業聚集地;繼續辦好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打造高水平數字政府合作交流平臺,大力吸引信息化、安全、信創、數據等數字產業到廣東集聚發展。
做優做強“粵系列”服務品牌
今年,廣東再次將依托數字政府平臺“提高惠企利民服務便捷度”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
按照工作部署,廣東將進一步發揮數字政府線上線下融合優勢,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做優做強“粵系列”服務品牌,縱深牽引政務服務優化升級,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12345熱線平臺接訴和辦理能力,強化社情民意“弱信號”收集分析能力,持續強化市場主體訴求響應服務,提高訴求響應質效,充分釋放數字政府改革紅利。
作為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百米”的重要抓手,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將聚焦提升基層村委綜合服務能力,新增上線不少于200項事項,全面實現農村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通過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有效整合各級各類自助機資源,強化粵智助服務能力建設,持續拓寬服務渠道,實現全省鎮(街)和園區全覆蓋。
建設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信息平臺
今年,廣東將加快數字政府基礎能力均衡化實施方案落地,全面推動省市數字政府建設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提升省級扶持資金使用效能,包括全面啟動數字政府建設對口幫扶,提高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支撐、政務服務、區域治理能力,支撐縣域振興工作;建設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信息平臺,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助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同時,廣東將加快探索全省政務信息化項目一體化管理模式創新,做強“粵復用”數字政府應用超市,推動“一地創新、各地復用”模式落地見效。實施數字化人才培養計劃,開展數字政府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定,建立健全大數據工程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從業務、技術、數據、資金、人才等全方位、立體化賦能。
此外,廣東正在加快編制《廣東省數據條例》,進一步健全數據領域法規基礎制度。同時,還將持續優化全省數據交易機構“一所多基地”格局,推動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協同發展。
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表示,廣東將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大治理、大協同優勢,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發展,全面推動“數字灣區”建設,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以數字政府建設牽引帶動全面數字化發展,讓數字化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文章來源:南方網)
標簽: 數字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