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服務好企業發展,徐匯區愿意打破常規。”
“2023年,徐匯區將布局智能終端,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培育出全新的萬億級的賽道。”上海市徐匯區委常委、副區長俞林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2月8日,上海市徐匯區為提振市場信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布了《徐匯區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徐匯區經濟提質增效“十大計劃”》、《徐匯區關于支持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并推出“1+10+1”惠企新政。
【資料圖】
據了解,《徐匯區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九大項28條行動事項內容,具體包括全面激發消費活力、提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集聚高能級總部機構、培育產業發展“第二曲線”、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等在內的提質行動。
《徐匯區經濟提質增效“十大計劃”》則以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外資總部賦能躍升、產業載體城市更新、中小企業千企升級、領軍企業鏈主鏈長、工業上樓賦能經濟、央企民企總部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增效、科創金融賦能實體、高端品牌創新集聚十項行動計劃,助力徐匯更好鍛長板、揚優勢、優布局、強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搶抓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是徐匯區構筑未來發展優勢的戰略方向,也是當前促進經濟加快恢復和重振的重要抓手。此次,徐匯區制定《徐匯區關于支持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圍繞鼓勵創新、助企降本、資源賦能,發布支持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對智能終端全產業鏈給予支持,鼓勵企業投放新產品、落地新應用、促進新消費。
俞林偉進一步解釋,“首先支持存量企業提質增效,例如徐匯制定了本土跨國公司計劃,政府不僅拿出財政資金、土地資源等,助力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資敢投,還要培育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本土跨國企業。”
“另外,徐匯區一直聚力布局未來產業,如元宇宙、綠色低碳、智能終端等。其中,智能終端不僅是硬件,我們還應將其理解為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接口經濟和入口經濟,是更高級的發展形態。”
智能網聯汽車將是徐匯區2023年發展重點,俞林偉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的第三空間,徐匯區將開啟強鏈補鏈之路,引進更多的智能座艙、金融、銷售等分支企業。
據悉,2022年徐匯區已引進寶馬中國研發中心、吉利旗下的極氪等汽車品牌。2023年新春伊始,徐匯區開始和更多智能網聯汽車龍頭企業洽談,吸引相關企業到徐匯集聚發展。
面對越來越多企業的入駐,俞林偉指出,中心城區的一個巨大瓶頸是土地資源有限、要素成本高。因此,徐匯在“十大計劃”中提出了“工業上樓”,在漕涇園區、華涇鎮等地先行試點。
據介紹,“工業上樓”預計將為企業降低60%以上的成本,從載體成本考慮,將有與周邊城市或郊區競爭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上樓”意味著后續要改變土地用地屬性、調整容積率等。俞林偉則表示,“只要服務好企業發展,徐匯愿意打破常規,未來,徐匯區將出現二三十層高的工業廠房,但承載的是高端價值的制造。”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智能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