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信貸政策的優化、限購政策的放寬、購房條件的寬松化,以及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和去年的置換需求的增加,部分城市的樓市出現了明顯的回暖信號,進而帶動了土地市場熱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的,今年以來,一些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吸引了大量房地產企業的集中進駐,房企之間掀起了“搶地”高潮,同時,民營房地產企業開始在土地市場上積極行動,頻頻出現在土拍市場中。
(資料圖片)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一些核心城市的土拍明顯回暖,并且民企拿地信心有所修復,但是,非熱點城市及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仍低溫運行,未來土拍市場能否回溫有賴于房地產銷售端恢復程度。
核心城市土拍升溫
在剛剛結束的5月,北京、廈門、杭州、南京、成都、濟南、福州、無錫等多個城市進行了集中土拍,部分核心城市土地市場持續升溫,房企“搶地”頗為激烈。
5月6日,北京掛牌出讓2宗涉宅用地,兩宗地塊分別位于豐臺區及大興區,最終全部封頂成交,單日收金64.745億元,平均溢價率15%。
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此次土拍吸引了近30家房企參與報名。其中,青塔地塊創造了北京土拍市場自2018年以來,在報名房企及聯合體數量上僅次于此前昌平朱辛莊地塊的歷史,成為北京近五年來土拍市場的第二熱地塊。
5月10日,在廈門今年首場土拍中,88家房企搶奪一塊地,刷新今年土地市場新熱度。
據了解,此次出讓3宗住宅用地,2宗封頂觸發搖號,1宗底價成交,共攬金約101億元。其中五緣灣地塊參拍房企達到88家,由杭州運川搖號摘取,成交價24.75億元,溢價率12.0%。
在5月底天津和寧波的土拍中,也出現了較高溢價成交的現象。
5月29日,天津市6宗涉宅用地完成出讓,其中2宗溢價成交,4宗底價成交,總成交建筑面積約64萬平方米,總起始價96.45億元,總成交金額103.22億元,溢價率約7%。
同日,在寧波舉行的2023年第二批次土拍中,共推出8宗地塊,起始總價47.98億元,總規劃建筑面積66.76萬平方米。最終8宗地塊全部出讓成功,其中有4宗觸頂搖號、1宗溢價成交、3宗底價成交,土地出讓金52.19億元,平均溢價率為8.75%。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1月至5月期間,全國300個城市推出了1691宗住宅用地,其中成交了1201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僅為9959.74萬平方米。與2022年較低的基數相比,2023年土地成交建筑面積同比進一步下降了27%。按月份來看,除了受到春節錯峰影響的2月份土地成交量超過去年同期之外,其他月份的土地成交規模仍然處于歷史低位水平。
但是,中指研究院也指出,當前,不同能級間城市分化進一步加劇,銷售復蘇較好的熱點一二線城市,其土拍熱度有所回升,但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仍低溫運行,結合企業拿地情況來看,城市選擇高度集中。另一方面,銷售市場的分化直接導致土地市場也呈現分化加劇的趨勢,優勢地區的優質地塊成為企業投資側重點。
民營房企拿地意愿提升
在部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回溫的同時,今年以來,民營房企也活躍起來,頻頻出現在土拍市場中。在5月23日杭州第四批集中供地中,出讓的9宗地塊最終均被民營房企奪得。
據了解,此次杭州共掛牌9宗地塊,其中6宗封頂搖號,2宗溢價成交,1宗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9.4%,溢價率高位運行。
在杭州本批次集中土拍中,從拿地企業的性質上來看全部為民營房企。其中,杭州本土品牌房企濱江集團本次土拍表現亮眼,競得豐收湖、小和山、喬司三宗地塊,其余地塊也均被民營企業競得。
而在此前杭州的第三輪集中土拍,12宗地塊中有10宗由民企競得,民企拿地總金額142.1億元,占比也高達85%。
此外,在成都、天津、寧波等城市土拍中,也出現了民營企業積極拿地的信號。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監測數據,截至5月21日,今年22個城市的集中供地活動中,央國企占拿地金額的54%,而民企占29%。就城市而言,北京、上海、廈門、南京和蘇州仍然以央國企為主導,而杭州、成都和寧波等城市的民企在土地拍賣中所占金額比例有所增加,杭州民企的占比甚至超過60%。
而去年,央國企和地方國資無疑是土地拍賣的主要力量,22個城市的集中供地活動中,央國企占37%,地方國資占42%,而民企僅占16%。
中指研究院分析師孟新增分析認為,整體來看,2023年以來核心城市土拍明顯回暖,部分城市民企拿地信心有所修復,而多數城市土地市場仍面臨較大調整壓力,全國層面土地市場低迷態勢并未改變,未來土拍市場能否回溫仍有賴于房地產銷售端恢復程度。短期來看,全國土地供求縮量趨勢或延續,但土拍分化態勢或更加明顯,預計房企在核心城市補貨意愿提升,而銷售市場調整壓力加大的城市土地市場表現或仍低迷。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