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撰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中明確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其中,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等諸多內容透出政策深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
文章提到,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就是要打開對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通道,充分發揮多種投入方式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資本市場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田軒說:“股權市場越發達,往往越能夠促進創新水平的高速增長。因此要健全資本對不同階段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支持通道,持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通過優化審批程序、拓展上市標準等方式,鼓勵優質企業上市融資。”
易觀分析企業數字化中心負責人張澄宇也認為,科技創新企業在銀行金融體系內能獲取的融資仍以間接融資為主,但行業屬性決定了這些企業需要更多直接融資。未來應當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來解決科創企業融資問題。
田軒還建議,要促進創業投資市場的發展,加強政策引導投資主體結構,鼓勵引導長期資金流向小微創新企業,給予充足的政策優惠和廣闊的退出通道。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創新的財稅政策。比如,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
“未來要進一步引導各級政府加大對重大科技公共基礎設施、科研院所財政投入,探索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的財稅政策,建立對創新研究經費投入激勵機制。”田軒說。
政策或將聚焦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文章提到,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
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高精尖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認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的結合點,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絕不能局限在實驗室,企業是把創新成果轉化為新動能的重要力量。
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利侵權行政裁決辦案力度,針對企業需求,強化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順利成長需要知識產權保護。”田軒認為,要全方位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維權體系,政策需要著力解決知識產權交易機制、質押融資機制不健全、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抗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
股權激勵將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文章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田軒表示,人力資本在為企業創造高質量創新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建立長期增長模式,需要在吸引、培訓和留住人才方面加大投入。
“應該通過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分紅等方式加強對科技人才的創新激勵。”田軒說。
他還建議,加大基礎研究領域、教育領域投入。同時,加大高精尖人才梯隊建設。在高校和企業間完善產學研協同攻關機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的積極性,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人才,不斷加深提高科研人才與生產實踐的深度融合。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科技投入